為何上帝預知人類會有多多的問題,祂還去創造人類?

一切所造的甚好

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創造的宇宙世界,本是完美的;創世記告訴我們,當上帝創造完世界後,說:「上帝 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,有晚上,有早晨,是第六日。」(創世記 1:31)世界當時在一個完全和諧的狀態中,沒有病痛、苦難、天災人禍,沒有死亡、哭泣、疼痛,人與大自然、人與動物、動物與動物,大家和諧相處。那時連天氣都是完美的,因為人不用穿衣服,沒有著涼這一回事,也沒有被陽光灼傷的一回事。

上帝創造人目的是要賜福給人(創世記 1:26-29),讓人享受上帝為人所預備的一切,好像父母在兒女還未出生前預備好一切,盼望兒女享受他們所賜予的。今日可悲的是 ,人領受上帝很多創造萬物的恩典, 卻不去感謝祂、榮耀祂,正如聖經說:「因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,卻不當作上帝榮耀祂,也不感謝祂,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,無知的心就昏暗了。」(羅馬書 1:21)相反的 ,看到人種種的問題, 只懂得去質疑、質詢上帝,不認識到上帝的心意並不是那樣。

人犯罪的結果

要知道上帝創造世界及人類後 ,人也要負上治理、管理、看守、聽上帝話的責任與託付。可惜人失敗了,人類之所以有多多的問題,完全就是因為人犯罪後所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後果(創世記 第 3 章),甚至死亡才臨到,說「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,死又是從罪來的,於是死就臨到眾人,因為眾人都犯了罪。」(羅馬書 5:12)若人犯罪後弄到這個世界問題多多,我們人便把責任推給上帝,這是不合理的。正好像兒女自己犯罪做錯事,產生很多不好的後果,然後埋怨父母說:要怪你們要把我生下來!這不是豈有此理嗎!

上帝仍然有恩典

雖然這個世界問題多多,上帝並沒有放下不理會,祂把救恩把真理賜下,使人因著耶穌基督可以再一次親近上帝。主耶穌祂擔當了世人的罪,並且從死裡復活,叫一切信祂的人可以得著拯救,得著豐盛的生命,按著祂的教訓人可以得勝罪惡與死亡的權勢,千千萬萬接受了主耶穌救恩的人可以見証上帝的恩典。認識上帝及祂大愛的人,他們一定不會質疑上帝,以祂錯誤地創造了人類,反而看見人的敗壞,承認自己的過犯,求祂憐憫赦免,重新得著一個新生命,就是有上帝形像樣式的生命。

上帝有祂的主權

從另外一點真理去回答這個問題,上帝祂有祂的主權去創造人類 ,無論人類變好變壞, 我們被造者是無權過問的,說:「陶匠難道沒有權柄,從一團泥裏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,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嗎?」(羅馬書 9:21)然而人與死物器皿不同的是,上帝連可以選擇不聽從祂的自由也給了我們。人就是誤用了這自由向上帝悖逆頂嘴,可幸的應該是上帝沒有把所有頂嘴的人,一下子便把他的嘴扭歪了,上帝卻是多多的容忍人(羅馬書 9:22)。試想想一種情況,就是你的兒女頂嘴時對你說:「你有甚麼權把我生下來!弄到我如此地步。」我想你一定怒氣沖天,說不定你早就給他們吃耳光了。但做兒女的別忘記,父母把我們生下來,並不想我們犯罪、悖逆、落在種種苦難中。那麼上帝呢?聖經說:「我不喜悅任何人滅亡,所以你們要回轉,得以存活。這是主耶和華的宣告。」(以西結書 18:32)再說:「耶和華說: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,是賜平安的意念,不是降災禍的意念,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。」(耶利米書 29:11)上帝並沒有濫用祂的主權。

上帝有祂的計劃

不但如此 ,上帝有祂的計劃、有祂的安排、有祂的智慧,我們人雖然失敗了,但上帝並沒有失敗,剛才的聖經說:「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」。在人看來,人的問題多多,每天新聞所報導的不是人死、便是犯罪苦難的事,這個世界在人看來是沒有盼望的,到處充滿污染,環境遭到空前破壞。曾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馬奎斯(Gabriel Garcia Marquez, 1928) ,被視為拉丁美洲最具影響力的作家,本身記者出身的他,曾譴責強國的武器競賽說:「一些經濟最繁榮的國家,累積了強大的破壞力量,其威力不僅可以毀滅當今所有人類,就是把曾經生存在這個不幸星球上的所有生物聚集起來,也足以把牠們全部摧毀 100 次。」

其實,聖經早已預言世界末日的來臨,所不同的是上帝仍然愛人,在主耶穌基督要從天上降臨審判這個世界之前,等候人悔改回轉,給人預備了豐盛的救恩。有一日,祂為人預備的新天新地必將來臨,在那裡祂要「抹去他們一切的眼淚,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號、疼痛,因為先前的事都過去了。」(啟示錄 21:4)。到那時上帝的計劃完全實現,誰也不會質疑上帝,得進上帝天國的人會歡喜快樂到永遠。因此我們不要再拖延,快快回到祂的身旁。

你知道嗎?人離開上帝,悖逆上帝,上帝是何等的憂傷,如果我們還頂嘴說祂弄到這世界如此地步,我們會加倍傷祂的心。難道你想惹上帝的憤怒,面對上帝這位公義聖潔者的審判,自取速速的滅亡嗎?

如果你想相信耶穌,請按這裡藉著禱告去接受基督,經歷神所應許的新生命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,請電郵聯絡我們。

作者:洪順強 牧師 — 國際短宣使團 總幹事
摘自:《環球真理報溫哥華短宣中心 蒙允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