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主教

教會簡史 使徒時代(A.D. 30-100):教會開始於耶穌基督復活升天、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。基督教信仰發展迅速,教會建立及福音廣傳,「門徒稱為『基督徒』是從安提阿起首。」(使徒行傳 11:26)羅馬帝國恐防沒法控制,於是進行大逼害。 逼害時代(A.D. 100-313):內有異端及外有逼害,基督徒受十次大逼害,無數信徒殉道。所以前三個世紀的教會是以殉道者的血建成。 國教時代(A.D. 313-590):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於公元 325 年信主,公元 326 年左右正式將基督教列為國教,以堅固本身國位。教會因此人數激增,但自第四世紀,基督信仰摻雜了人為禮儀、規條,從此大變質。李奧四世(Leo IV)這位強而有力的羅馬主教於公元 445 年宣告教會以外無救恩;自己是使徒彼得之繼承人,是世上所有基督徒之「教宗」;教會的中心是在羅馬;教宗是神在地上之代表,是無誤(Infallible)的。 天主教時代(A.D. 590-1517):由於政教合一,很多人並不真正悔改,歸信基督。公元 590 年大貴格利 Gregory 正式成為第一任教宗之後,天主教之名便在政治下正式誕生。公元 1054 年東方希臘正教與西方天主教分裂,公元 1095-1272 年十字軍東征七次,教皇與皇帝爭權,教庭進入黑暗腐敗時代。 黑暗時間(十二至十四世紀):將旁經列於聖經中;稱瑪利亞為神之母,是無罪的(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Mary)、卒世童貞、是信徒的中保;進入天堂之「七聖禮」,包括:洗禮、堅信禮、聖餐、懺悔、臨終膏禮、聖品、婚禮;其他教義如:贖罪券、功德券、煉獄等。 宗教改革時代(A.D. 1517-1648):威克里夫、約翰胡司、馬丁路德之興起,提倡重回聖經的教導,引發歐洲各國之百年改革運動,及天主教以耶穌會與異端裁判所之判教方法等。 普世佈道運動時代(A.D. 1648-1900):各國大甦醒、歸主、差傳等佈道運動。 末世教會時代(A.D. 1900-迄今) 教會論 天主教立場: 天主教是基督唯一代表。 教會以外無救恩。 改教教會是異端。 近代變遷: 天主教是神最祝福的教會。 神亦透過其他教會事奉祂。 稱基督教信徒為弟兄。 基督教福音派立場: 不接受天主教是神最祝福的教會。 不需要歸回天主教的行列。 聖母論 天主教立場: 瑪利亞是無玷原罪者,她的地位高於任何一位聖人。 天主之母或神之母,地位差不多與神同等。 終身童貞。 教會之母。 聖母升天。 另一中保。 對瑪利亞的敬禮。 近代變遷: 致力高舉瑪利亞的獨特、重要性。 「第二次梵蒂岡會議」第八章聲言:瑪利亞「在人救恩的工作上《與神》合作」。 基督教福音派立場: … Read More